李枏:中美战略博弈下的中韩关系现状与展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山大国际观察 Author 李 枏
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奉行“联盟优先”的外交政策。美韩同盟向“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快速转型,同时加强美日韩三边联动,朝鲜也做出长期与美国进行对抗的准备。加之乌克兰危机,东北亚的阵营化对抗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中韩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韩两国应积极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韩关系;美韩同盟
阵营化对抗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调整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将美韩同盟打造为军事与科技同盟,并致力于提升韩国的国际地位,同时积极构筑美日韩三边同盟关系,以遏制围堵中国。与此同时,朝鲜密集试射导弹、洲际导弹,并颁布核武力政策的法令,做好与美韩长期对抗的准备。加之乌克兰危机,东北亚的阵营化对抗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这无疑会给中韩关系带来不小的冲击,中韩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
01
拜登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与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首先,定位中国为美国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2022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公布了长达48页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其报告中,中国被定义成为 “是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对手,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做到这一点”。此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在乔治城大学发表了题为《国家安全战略旨在应对新挑战》的演讲,声称“中国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
其次,设立各种屏障,在经贸、科技、人权等领域对中国实施打压。2021年4月,美国国会提出了《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和《无尽边疆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两份法案,将中国视为“美国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挑战”,采取各种限制条件,防止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赶超美国,加大对中国的高科技限制,全面与中国展开在高科技领域上的竞争。2022年8月9日,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该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并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都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法案规定,如果在美国设厂的半导体公司同时也在中国投资和建设半导体产业,那么它将无法获得这一补贴。
最后,深化“印太战略”。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公布了《美国印太战略》(US Indo-Pacific Strategy)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全面整合其经济、外交、军事以及技术力量,加紧在印太构筑其势力范围,谋求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为此,美国必须深化其在“印太”的联盟体系,加强伙伴关系,可以看出,美国正在“印太”构筑起一条链条遏制中国。而这一链条的起点无疑是在东北亚,加强与日韩的关系随即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点。
事实上,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与朝鲜半岛局势息息相关,日益恶化的中美关系正带给半岛更多的不确定性。
第一,不断恶化的中美关系导致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受损。中美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与地缘政治考量有相当的重合性,这也就决定了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具有合作的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四方会谈”以来,中美在朝核问题上一直保持合作。然而,目前中美不断恶化的关系使中美在朝鲜半岛的共同利益正让位于中美的战略博弈。拜登政府一直采取对朝鲜施压的政策。而中国则认为朝鲜半岛无核化必须考虑朝鲜的安全关切,并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的原则。中美战略互疑加剧使两国很难在朝核问题上展开实质性的合作,朝核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
第二,美国国内出现利用半岛问题对华制约的想法。在美国看来,朝鲜就是中国的“棋子”或“代理人”。这样不切实际的“傀儡意象性”思维只能加速美国将“朝鲜认知为中国阵营的一分子”。随着拜登执政,美韩同盟保持更加紧密的态势,美韩大规模军演重新启动,各种战略资产又回到半岛。美国正加速促使美韩同盟向针对中国的方向转型,要求韩国在亚太防务上采取针对中国的一系列行动。美国正在以“朝鲜威胁”为名,行“遏制中国”之实。
02
尹锡悦执政下美韩同盟的深化
首先,经济安全成为美韩同盟新的核心内容。拜登政府始终在国际上大力渲染“经济安全”,从而限制其盟国与中国的正常经济往来。尹锡悦政府也高调重视“经济安全”,把韩国位居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作为经济安全的重点。2022年5月,拜登访问韩国,其间,美韩首脑达成共识,双方力促建立起“基于尖端技术和供应链合作”的经济安全同盟,这标志着美韩同盟从军事同盟向经济和科技同盟的转型。美韩还将设立“经济安全对话机制”,加强两国在供应链和技术核心领域上的合作,这些领域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尖端技术。不仅如此,韩国大型企业集团也承诺在美国建立工厂,不仅可以缓解美国的失业问题,而且将有利于美国在供应链上的战略部署。
其次,全面升级美韩军事同盟。尹锡悦执政以来,美韩军演全面恢复,美韩军演级别和进攻性得到提升,尹锡悦政府在“延伸威慑”上增强美韩军事合作的执行力,甚至讨论美国战略资产在韩部署的问题。尹锡悦在北约峰会上一直强调与北约的军事合作。9月27日,北约理事会宣布接受韩国政府的请求,将韩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指定为驻北约代表部,以加强韩国与北约的情报和信息交流。同时,美韩也努力强化同盟的“域外军事”能力,将触角逐渐伸向中国周边地区。
再次,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的“小多边”集团。尹锡悦决定分阶段加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尹锡悦政府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韩国希望在此框架中“既可以在规则制定中获得发言权保障自身的竞争优势,又不会引起中国特别强烈的反应”。
最后,与美国在对朝政策上保持步调一致。为了应对朝鲜的核导威胁,尹锡悦政府设立美韩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加大延伸威慑的执行力度。尹锡悦政府还提出在韩国部署美国的战略资产,如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核潜艇,并定期演习。不仅如此,尹锡悦还提出以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应对朝鲜的导弹,强化韩国防空导弹防御系统,通过部署额外的“萨德”系统和“爱国者-3”来构建多层导弹防御系统。在对朝政策上,尹锡悦在2022年8月15日的讲话中提出对朝政策路线图的“大胆构想”,包括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粮食支援项目、发电和输配电基建支援项目、港口和机场现代化项目、旨在提升朝鲜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援项目、医院和医疗基础设施现代化项目、国际投资及金融支援等。但这个构想要求朝鲜率先采取“实质性无核化措施”,完全无视朝鲜的安全关切,遭到朝鲜的猛烈抨击。可见,尹锡悦政府的对朝政策与拜登政府的对朝政策如出一辙,步调一致。
03
走向“阵营化对抗”的朝鲜半岛
第一,朝鲜半岛南北对立和对抗的局面形成。朝鲜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导能力,自2022年以来,朝鲜持续发射各类型的导弹。10月4日,朝鲜发射中远程弹道导弹,导弹射程达4500公里,飞越日本上空后落入太平洋。10月6日、9日,朝鲜再次分别试射2枚短程弹道导弹。朝韩军机还在空中对峙大约1小时。在政治上,9月8日,金正恩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要求加强国防建设,对美国做出长期对抗的准备。与此同时,韩国也在加紧研发高精尖武器,构筑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整体而言,朝鲜半岛南北对立和对抗格局已经形成,危机爆发的频率将加大。
第二,韩俄关系愈加冷却,朝俄关系迅速回暖。韩俄关系正在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一方面,韩国加入西方阵营制裁俄罗斯,而俄罗斯将韩国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韩俄关系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经济合作很难进行。美国也将加大针对韩国对俄问题上的施压力度。另一方面,朝俄关系迅速回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俄罗斯向朝鲜进行粮食援助。2022年,朝鲜在乌克兰危机中坚定地站在俄罗斯一边,批判美国的霸权主义,在联合国涉乌克兰危机的投票上也是支持俄罗斯。可以预见,朝俄关系在未来将会更为紧密。
第三,美朝对话窗口关闭,双边关系走向战略僵持。在朝鲜看来,拜登对朝政策仍是特朗普时期对朝敌对政策的继续,涉朝制裁不仅没有松动,反而更加强化,大规模美韩军演已经重启,从而导致朝鲜已经对拜登政府失去希望。2022年1月19日,金正恩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朝鲜应“更加彻底做好同美国长期对抗的准备”。9月8日,金正恩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施政演说开篇就直接抨击美国对朝鲜的敌对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核武水平,并颁布核武力政策的法令,以长期对抗美国。由此可见,至少在拜登执政期间,美朝对话很难重启。
第四,重塑美日韩三边关系。尹锡悦将日韩关系修补当作其外交政策的重点。尹锡悦政府不仅派特使访问日本,也在国际场合屡屡与日本进行对话磋商。美国也一直积极协调两国各级别的高级对话,日韩关系的恢复不仅有利于美国在东北亚发挥领导力量,也是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重要一步。
04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韩关系
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关系迅速发展。1998年,中韩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0年,中韩建立“全面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2003年,中韩再次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胡锦涛主席与来访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决定将两国关系再次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6月,朴槿惠总统访华,中韩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关系提升到了新的阶段。中韩两国战略关系不断提升,两国不仅在东北亚和平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方面开展双边合作,也在国际事务上谋求发展与合作。2014年7月,中韩双方宣布两国努力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
2014年11月,中韩自贸协定进行实质性谈判并签署有关谅解备忘录。2015年6月1日,双方正式签署自贸协定。同年12月,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对中国出口比重以25%绝对优势占据首位,中韩贸易接近韩与美、日、欧贸易额总和”。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日益严峻,中韩关系开始了大起大落的状态。2016年中韩两国关系因“萨德”在韩部署问题而迅速恶化。自文在寅政府以来,中韩关系在蹒跚中不断前行,持续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和冲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两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在疫情初期成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同时中韩两国在国际组织以及多边框架上也发挥着沟通和协调的作用。
尹锡悦刚刚胜选,就表示要“发展相互尊重的中韩关系”。在随后出台的“120大国政课题”中,专门强调促进中韩两国首脑互访和高层间的交流、沟通等问题。其对华政策的主要核心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立足“国家利益”发展两国关系,强调“价值”“主权”以及“认同感”。事实上,尹锡悦的对华政策是以美韩同盟为出发点。在尹锡悦的外交纲领中,“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是区域和全球和平与繁荣的基础。而美韩两国在这方面拥有着共同的利益。开放、有规则的秩序,包括供应链的安全、网络空间和数字网络的安全、促进民主、洁净的信息生态圈、航行自由、政府发展援助(ODA)、人权、海上安全以及尊重领土主权,等等”。以上可以看出中韩关系可能出现的隐忧。
首先,“相互尊重”造成中韩在价值观上出现分歧。尹锡悦政府一直强调西方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原则。2022年6月29日,尹锡悦受邀出席北约峰会,他表示:“期待北约和‘印太’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守护普世价值团结的基石。”这显然与北约在“战略概念”中针对中国的所谓“系统性挑战”有关。尹锡悦的表态表明韩国业已与美国及其盟友达成对华共识,即美国所要求的,“印太”国家和北约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使基于自由、人权和法治的秩序得到尊重”。可以看出,中韩在如何理解“相互尊重”这一原则上正显露出分歧,如遇到具体问题或将出现严重矛盾。
其次,中韩在“萨德”问题上将重新陷入争端。韩国外交部在谈及“萨德”问题时指出,此问题事关韩国国家安全主权,不能成为与任何国家妥协的对象。韩国政府将推进“萨德”基地正常化一事视为应对朝鲜核导威胁、维护国家安全主权的重要举措。尹锡悦政府还否认了文在寅政府与中国达成的“三不一限”的说法,认为这不是中韩双方达成的协议或者约定,只是上届韩国政府表明的立场。9月,韩国政府声称已完成了向美国供地40万平方米的相关程序。对此,中国表明了严正的立场。随着“萨德”部署再次提上日程,中韩围绕“萨德”的争论与对话也将再次成为热点。
再次,中韩在经贸以及高科技的竞争将凸显出来。“在贸易领域,中韩贸易过去一直遵循着韩国出口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中国再加工成成品销往世界的分工格局”。然而,随着中国持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原有的中韩贸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韩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池领域,如今都能找到已成韩国最大竞争对手的中国企业。目前,韩国在尖端技术产业,如半导体等电子通信领域仍保持着竞争优势。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能源资源、信息通信科技和软件领域则已被中国所赶超”。这就意味着中韩经贸关系已经从历史上的互补型向战略竞合型方向发展。随着韩国越来越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以及对自身竞争优势地位的考虑,中韩在高端科技领域上的竞争将加大。韩国总统府经济首席秘书官崔相穆在北约峰会的记者会上认为,韩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然而伴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启动,有关进一步提升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与合作水平也被提上日程。中韩在经贸以及高科技领域的竞合态势已经形成。
最后,台海局势与朝鲜半岛的联动效应。随着美韩“全球全面战略同盟”的加强,韩国被美国纳入“印太战略”的进程将加速。目前,拜登政府一直在台湾问题上掏空一个中国原则,更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美韩在2021年5月的首脑会谈上首次指出“维持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此后美韩军事高级别对话屡屡提起台湾问题,今后尹锡悦就台湾问题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的可能性很大。
尽管韩国对华政策显现出强硬的一面,但目前尹锡悦政府在涉华问题上仍十分谨慎,中韩经贸关系仍然十分紧密,韩国企业并不想失去中国的市场,韩国制造业90%以上的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汽车、航空零部件等核心产业材料从中国进口。从2022年5月美韩峰会以及尹锡悦北约之行来看,韩国仍较为顾忌中国,并不想在台湾问题、供应链等问题上刺激中国。2022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后访问韩国,尹锡悦以休假和日程安排冲突为由“拒见”,只进行了电话沟通,韩国政府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意展现出韩国不愿过多介入台湾问题的姿态。2022年3月,美国提出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组成“芯片四方联盟”的构想。8月4日,韩总统办公室表示,韩国将继续与中国保持针对性的供应链合作。8月7日,尹锡悦派遣外交部长朴振访华,“承诺妥善处理‘萨德’问题”。8月27日在第17次中韩经济部长会议上,中韩签署三份涵盖产业链、供应链、第三市场等重点项目的合作文件和会议纪要,同时设立司局级协商协调机制,确保出现供应链不稳时及时进行政策磋商与合作。可见韩国仍在极力保持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回旋空间。
对比尹锡悦政府的对华政策,中国一直保持对韩政策的连续性。2022年5月10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参加了尹锡悦的总统就职仪式。王岐山在与尹锡悦会晤时,就中韩关系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战略沟通和高层交往,并进一步活跃各方面、各层级对话交流。二是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重点领域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两国合作提质升级。三是充分发挥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优势,以建交30周年和举办中韩文化交流年为契机,设计实施更多有利于增进国民友好的活动,为两国关系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四是就国际地区事务加强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促进地区与全球发展繁荣。五是加强半岛事务协调合作,妥处敏感问题。中方真诚支持半岛南北双方改善关系,推进和解合作,愿同韩方加强沟通,推动半岛无核化和持久和平”。
8月24日,适逢中韩建交30周年,习近平主席与尹锡悦总统互致贺电。习近平指出,中韩关系之所以能取得辉煌发展成就,在于双方坚持登高望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为双边关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于双方坚持互尊互信,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真诚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在于双方坚持合作共赢,深化互利合作与交流互鉴,实现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在于双方坚持开放包容,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长期坚持。习近平强调,中韩要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9月15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应韩国国会邀请对韩国进行为期两日的正式友好访问。栗战书指出,“中方始终将同韩国的关系置于重要位置。中方愿同韩方加强沟通,把握大势,排除干扰,聚焦合作,夯实友好,共同推动中韩关系行稳致远,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亮点。双方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尽快完成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国民友好感情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人文、媒体、智库等领域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对确保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中方愿同韩方就地区和全球性重大议题加强沟通协作,共同为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虽然中韩两国均有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但需要克服两国存在已久的安全问题、历史问题、文化问题以及日益险恶的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干扰。随着中美关系走向恶化,中韩关系也受到严重的冲击,加之两国民间关系日趋负面,中韩关系的改善面临重重阻力。如上所述,目前朝鲜半岛阵营化趋势在加强,阵营化对抗的可能性在加大。“历史证明,中韩关系是半岛局势的枢纽所在,要解决半岛问题,中韩必须携手”。中韩两国应一方面维持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首先,落实中韩两国的各种对话机制。中韩关系目前发展的瓶颈是战略互信不足。中韩间定期战略对话机制仍处于静置状态。“朴槿惠政府曾希望开通包括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和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间的高层战略对话、外交部和国防部官员(2+2)共同出席的外交安全对话、国家政策研究机构战略对话和政党间政策对话在内的四大战略对话”。显然,这些对话机制目前都未予以落实。随着东北亚阵营对抗愈演愈烈,畅通中韩战略对话机制,加强两国高层间定期的安全沟通是突破中韩关系瓶颈的核心。
其次,加快推进并完善中韩双边以及多边经济合作机制的进程。“中韩两国应在双边自贸协定、货币互换、银行合作等既有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在中日韩FTA、区域金融危机防范与救援机制、区域清算支付和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中韩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进行新领域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中韩两国之间的互信,也将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增长,为地区合作注入正能量。
再次,有效开展危机管控。随着朝鲜半岛军备竞赛的加剧,东北亚出现危机的可能性正在加大。目前,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几乎都集中在军事领域,两国军事对话机制应向实质化方向发展,在两国军事有可能激化矛盾的领域上加强沟通,减少误判。事实上,中韩关系长期受到美国与朝鲜等“第三方”因素的制约。为了减少“第三方”因素的干扰,中韩在安全上的合作可以在多边框架下开展起来,如考虑构建中美韩、中朝韩、中美朝韩等三边或四边合作。在多边架构下,各国的利益关切可以得到顾及,从而减轻中韩受制于外部的压力。
05
结语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 张梅:国际变局下日本智库对印度形象的建构✧ 李安山: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历史与现实